英國一樁法律案件近日發生了前所未有的事件:一名被告試圖尋求人工智慧生成的虛擬形象的幫助。這項舉措被地方法官視為“荒謬”,它提出了一些基本問題,即人工智慧在法律領域日益增長的地位,以及其在刑事司法等敏感領域的使用局限性。
備受爭議的上訴嘗試
-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序:已經被定罪的被告使用人工智慧生成的動畫頭像提交上訴請求,該頭像代表虛擬律師。 AI大聲宣讀辯方論點。
- 法官的反應:負責此案的法官直言不諱。他稱此舉“誇張”且“浪費時間”,並表示在如此嚴肅的場合使用人工智慧有損於法庭的嚴肅性和標準。
人工智慧面臨法律的限制
- 法律架構仍不明確:此案例凸顯了各司法管轄區對使用人工智慧工具缺乏明確的規定。法院尚未承認非人類實體代表個人的合法性。
- 審判公正性的風險:將辯護委託給某個程序可能會使被告遭受誤解或薄弱的法律論點。這可能會損害他們的基本權利,特別是在公平辯護方面。
人工智慧在司法領域的機會與風險
機會:
- 改善公民取得法律資訊的管道。
- 實現某些行政任務的自動化以減少法律延誤。
風險:
- 在不適當的環境中誤用或幼稚地使用人工智慧工具。
- 法律分析中喪失了人性化的細微差別。
結論
此案凸顯了技術創新與法律界的傳統需求之間日益加劇的緊張關係。雖然人工智慧可以在法律中發揮輔助作用,但直接將其用作法律參與者仍然存在很大問題。這一事件凸顯了更好地規範人工智慧在法律訴訟中的使用的必要性,以維護司法的完整性和可信度。